点击下载读书笔记的PDF

书名:《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作者:M·斯科特·派克


【内容简介】

  •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的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比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 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自律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1. 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去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家庭教育起相当大的作用。

父母遵守自律的原则,需要给孩子做出榜样;

人们容易忽视问题,等待问题自己消失,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

  1. 承担责任
    1. 神经官能症:认为错在自己
    2. 人格失调症:把错误归咎于旁人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2. 忠于事实
    1. 移情:过时的地图
      1. 定义:把产生和适用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做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尽管这些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环境。
      2. 逃避现实的痛苦是人类的天性,只有通过自律,再次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
    2. 迎接挑战
      1. 心理治疗,不仅仅是为了寻求安慰,更要迎接挑战,解决问题
    3. 隐瞒真相
      1. 白色谎言:隐瞒部分真相,善意的谎言
      2. 黑色谎言:叙述的情况与现实不符,指鹿为马
  3. 保持平衡
    1. 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2. 灵活的情绪反馈系统
    3. 需要、目标、责任之间保持平衡,放弃是原则
    1. 抑郁的价值
      1. 放弃过去的自我
        1. 无需对外界要求作出回应的婴儿状态
        2. 无所不能的幻觉
        3. 完全占有父母的欲望
        4. 童年的依赖感
        5. 自己心中被扭曲了的父母形象
        6. 青春期自以为拥有无穷潜力的感觉
        7. 无拘无束的自由
        8. 青年时期的灵巧与活力
        9. 青春的性吸引力
        10. 长生不老的空想
        11. 对子女的权威
        12. 各种各样暂时性的权利
        13. 身体永远健康
        14. 自我以及生命本身
    2. 放弃与新生
      1. 超越现有的一切
        1. 清除熟悉的过去
        2. 追求新鲜的未来
      2. 让事物进入自己的灵魂
      3. 获得的永远比放弃的

第二部分:爱

  1. 爱的定义
    1. 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2.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3. 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4. 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
    5.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6. 爱需要付出努力,去跨越原来的界限;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付出行动;不能坐享其成,要真诚付出;
    7. 爱是一种意愿——只有强大到足以转化成心动的欲望,才叫意愿。
  2. 自我界限
    1. 婴儿能够区分出自己和外在世界更多的不同,这样的认知就是自我界限;
    2. 有人把自我界限当做保护伞
    3. 真正的爱是一种扩展自我的体验,所以它与自我界限密切相关;
  3. 依赖不是爱
    1. 过分的依赖导致病态的人生;
    2. “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症”,不在乎依赖的对象是谁,只在乎别人能为他们做什么,却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付出多少;
  4. 精神贯注不完全是爱
    1. 精神贯注: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对象吸引,促使我们产生冲动,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
    2. 那些与心智成熟无关,不能给心灵带来任何滋养的精神贯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
    3. 培养某种爱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
    4. 溺爱
  5. “自我牺牲”
    1. 受虐狂:把自我牺牲当做真正的爱;潜意识里是恨,渴望得到发泄和补偿;
    2. 爱从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追求的是自我完善;
  6. 爱,不是感觉
    1. 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
    2. 真正的爱,需要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7. 关注的艺术
    1. 努力倾听
    2. 倾听是双向的
  8. 失落的风险
  9. 独立的风险
    1. 自尊自爱
  10. 投入的风险
  11. 冲突的风险
    1. 以爱的名义去指责爱的人
    2. 自我反省:诚实和谦虚
  12. 爱与自律
  13. 爱与独立
    1. 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
  14. 爱与心理治疗
  15. 爱的神秘性

第三部分:成长与信仰

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就属于信仰的范畴。

  1. 信仰与世界观
    1. 人的信仰都来自于其文化环境
    2. 形成信仰的基本因素来自我们成长的家庭环境
    3. 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信仰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认识。
  2. 科学与信仰
    1. 增加认知,扩大视野
    2. 逐步以科学的信仰来代替父母的信仰,向小宇宙法则提出挑战
    3. 真实、观察、知识、怀疑、经验
  3. 案例一
  4. 案例二
  5. 案例三
  6. 案例四

第四部分:恩典

我们之所以能具备爱的能力和成长的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恩典的接纳。

  1. 健康的奇迹
    1. 生理上的疾病,未必一定和心理疾病有关,但事实上,二者之间的联系却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往往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生病,却很少了解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保持健康。
  2. 潜意识的奇迹
    1. 有时候,人们会无意识地暴露出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这对心理治疗会有一定的帮助
    2. 梦的解析
  3. 好运的奇迹
  4. 恩典的定义
    1. 它们具有滋养生命、促进心智成熟的作用
    2. 它们的具体左右机制要么仍旧未被人们完全了解,要么完全不为人知
    3. 它们是人类世界中的普遍现象
    4. 尽管它们可能或多或少受到意识的影响,但它们的根源位于意识和主观思维之外
  5. 进化的奇迹
    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053383
    2. 能量自然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使熵不断增加,熵增原理
    3. 进化实际上是从底层进化到顶层,违反了熵增原理
    4. 心灵的进化也是从原始的心灵进化成为成熟的心灵
    5. 这里其实书中的描述不是那么准确,生物之所以会进化,是因为如果不进化,就会无法生存甚至灭绝。
    6. 生物的进化,其实是要拼命活下去,心灵的进化,同样也需要不断努力;
  6. 开始与结束
  7. 熵与原罪
    1. 阻碍心智成熟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
  8. 邪恶的问题
  9. 意识的进化
    1. 观察和认知
  10. 力量的本质
    1. 政治的力量和心灵的力量
    2. 愉快和谦逊
    3. 力量越多,越累,将军和士兵
    4. 孤独感
  11. 俄瑞斯忒斯的传说
  12. 对恩典的抗拒
    1. 心理治疗的本质,就是自律的工具
  13. 迎接恩典降临

【精彩摘抄】

  1.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
  2. 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感觉自己不能够“应付”或者改变现状,因此产生恐惧、无助感和自我怀疑。
  3. 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选择了生活与成长,也就选择了面对死亡的可能性。
  4. 冲突或者批评,是人际关系中特殊的控制权力,如果恰当地运用,就可以改进人际关系的进程,甚至改变所爱的人的一生。如果它遭到滥用,就会产生消极的结果。